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第一章 学校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校心理学概述

2008年09月18日 12:58:16 来源:宁夏平罗县陶乐第二小学 访问量:149

第一章 学校心理学概述

 

 

 

一、国外学校心理学发展简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1896
年,Witmer在宾州大学开设第一家儿童心理诊所
1905
年,比纳-西蒙儿童智力测验量表问世
1909
年,Beers成立全美心理卫生委员会
20
年代,开始广泛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

30
年代开设心理学课程的中学增加,(强调对人类的理解),强调心理卫生
1945
年,学校心理学成为美国心理学会19个分支之一
1949
年,波德会议确定了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培训和职责标准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末
1954
年,塞耶会议进一步明确确定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作用、资格和培训标准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后

中小学心理学的课程和服务普及化
1969
年成立全美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协会
80
年代末,全美有200余所大学开设学校心理专业,大约2.5万人活跃在中小学领域

二、影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事件
(一)全国性的
1984
年起,全国各地高校陆续成立心理咨询中心
1990
11月,中国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
1992
10月,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制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
199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999
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一次强调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999
8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随即成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
2000
21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2000
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2001
7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

2001
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002
5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
2004
1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反映出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特点:
1
、重心由医疗卫生系统向教育和社会服务系统转移
2
、由心理-医学模式向心理-教育-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3
、由补救性服务为主向预防性服务为主过渡
4
、由大学向中小学转移
(二)广东省
2001
年初,成立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分级培训:
A
级:各地方、校区负责人
B
级:专职教师
C
级:骨干教师
A
级:各地方、校区负责人

1
、能规划、指导与评价中小学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能指导各中小学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
3
、能使用心理测试技术,能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4
、能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处理方案;
5
、能指导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6
、指导与评价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B
级:专职教师

1
.能科学地组织所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能规划与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3
.能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
.能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初步识别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并提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5
.能使用心理量表了解学生心理情况,恰当地对量表结果进行解释。
C
级:骨干教师
1
.能按照计划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2
.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精神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中去;
3
.能参与本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状态不利的学生进行疏导;
4
.能初步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及协助有关人员进行分析。

三、我国学校心理学的现状


四、学校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五、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面接
问卷法
作品法

案例讨论法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意义
(一)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减少不适应行为和心理问题的需要
新的健康观认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方面,只有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二)是我国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1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的形成

3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就是青少年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具体化为四个方面:
1
、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
、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期这些特定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脱。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以上的矛盾系统又起着激发作用,容易使矛盾爆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是我国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 。
¨ 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謦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 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编辑:苏凤东
上一篇:第二章 学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平罗县陶乐第二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陶乐镇黄河路68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