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按照局党委的统一安排,我校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了 “访贫问苦、思廉思进”活动。活动主要通过“听一听贫困家庭疾苦,比一比生活环境差距,想一想自身工作岗位,议一议脱贫解困途径,写一写访贫问苦体会”,来实地体验贫困群体的艰难生活,促使党员教师更加珍惜自身工作岗位,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本次活动中,我和陈校长及其他同事一起走访了4名困难教职工、5户留守儿童和三户孤残学生家庭。
在这次走访过程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常年卧病在床的吴志科老师。吴老师离休在家已经好几年了,以前只是听其他老师提到过,至于他的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了,正是这次教育活动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让我有幸见到这位一生奉献教育事业的老前辈。5月13日上午,我和陈校长一行来到吴老师的家中,才得他已全身瘫痪,卧病在床有些年头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年来多亏了老伴和儿女的悉心照料。高昂的医疗费用,使这个本来就收入无多的的家庭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我坐在床头细细打量着吴老师,它早已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又不能翻身运动,全身已有好几处部位被压烂生脓,可谓是备受煎熬。望着那张被病魔折磨而变样的脸庞,我的心里顿时一阵酸楚,一时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来之前想了千百遍的话语最终都凝注在了相互对视之中。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吴志科老师只是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中的一个,全国像他这样命运不幸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曾经为了文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现在病倒了,这就更加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心,让他们舒心的度过晚年时光。
之后又走访了解了留守儿童家庭,我的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5月15日,我和几位校领导以及班主任老师来到位于高仁乡高仁村八队的苏晓月同学家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破败不堪的院子很几间上了年成的瓦房。苏晓月同学的爷爷奶奶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有人进来,赶紧迎了过来,我上前说明了情况之后,老人急忙将我们让到屋里坐下。我四处看了一下,屋里除了几件家具外再无长物。老大爷给我们介绍了他家的一些情况,得知苏晓月同学本系抱养,且母亲已病亡故多年,家里除了几亩薄田外几乎再无经济收入,为了维持家用,孩子的父亲和后妈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只能与他老两口相依为命,今年二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也没有什么文化,除了教育孩子立身处世的道理外,根本无法辅导文化课的学习。听了老大爷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后,坐在我旁边的班主任老师眼泪瞬间就流了出来,后来我在和她交流的时候得知,她从小长在城市,家境优裕,不是这次走访,她根本无法体会那些家庭不幸的认得苦难,这给她的人生上了最为深刻的一课。
在和赵海银、周海聪、刘新宇等同学的家长谈话中,我了解到了更多自己根本无法体会的艰难和辛酸,他们不仅需要党员干部的帮助,更需要我们一句句亲真意切的言语的温暖。虽然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每个月仅靠着那么一点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但和他们比起来已不知幸运多少了。至少每天不用愁劳生计,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用汗流浃背的辛勤劳作。或许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早已习惯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很难想象这些穷苦百姓的生存状态,但是他们确实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对此,共产党人岂能熟视无睹!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看不到这些人,不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变得相当富裕,而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俯下身子去贴近群众,去问一问那来自大地本源的气味。我们真的需要拍着自己的胸脯扪心自问: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的时候,下班后回到安逸舒适的家里的时候,是否能想到我们周围艰难生活着困难群众?
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已经总体实现了全民小康,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前的发展仍是低水平的、不均衡的,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民群众依旧生活在温饱线下,尤其是我们西北地区的农村。而当我前脚走出留守儿童家庭后脚迈进孤残儿童家庭的时候,除了感到脚步沉重之外,更多的是心情沉闷和压抑,当那一张张沧桑的面孔、一双双麻木的眼神、一处处残破的住所展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说实话我都有点吃惊。我为自己身处小康而忽视学生及其家庭而感到羞愧,同时也为能及时参加了这样的教育活动而欣慰。
今后,我要一如既往的做好“千名教师访万家”、“ 访贫问苦、思廉思进”活动,到学生和家长当中去,为他们送去政策,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温暖。